顺风车车主:乘客不能当“大爷”

  家住杆石桥的陈女士前天乘坐某平台的顺风车去济南西站附近一小区,司机将其送到小区门口就要求她下车。因为小区里还有一段路程,陈女士让他开进去送到楼前,但遭到对方的拒绝。车主的理由是“这是顺风车,旅途中顺路就捎着,不是专车服务,不进小区接送”。陈女士则认为,既然她付了钱,车主就应该提供周到的服务,为此还要将车主投诉到平台上。

因为理解不同,不少人对顺风车出行报以过高的预期,将车主看成是出行服务的提供者,由此产生了诸多司乘纠纷。顺风车是指车主顺路途中捎着乘客送达目的地的行为,可因为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金钱支付,付款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要求车主提供周到的服务;车主则认为,这是共享经济的合乘行为,双方是平等互助的,无法接受某些搭车乘客的“大爷”行为。

  一直以来,顺风车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部分用户及企业对顺风车本质的错误认识,引发了顺风车行业的一系列问题。随着大家对顺风车出行需求和体验要求的日益提高,厘清顺风车行业标准势在必行。7月24日,伴随着“顺风车行业标准课题研究集思会”的启动,相关的专题调研和用户调查陆续推出,标准有望更清晰。顺风车“司乘”到底是何关系?7月24日,把全国媒体的300多名交通行业记者集中拉到一个微信群中,就“顺风车的车主与乘客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合乘关系,还是客运范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进行调研,希望媒体记者就此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

  小编了解到,这次调研活动是受有关部门的委托,由中国交通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城市智行研究院和嘀嗒出行联合推出的。公众可通过这几家单位的线上平台参与投票和评论。后续议题还会围绕“平台运营规范标准”“平台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讨论。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汇总梳理之后,将提交给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机制建立,交通部门加强了对顺风车的监管。随着与公安等部门多层面接轨,平台自身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顺风车行业整体的发展取得了诸多进步。与此同时,公众对顺风车出行方式的认知也更趋理性,顺风车行业迎来健康发展的黄金期。

  与此同时,有关顺风车的定位问题并不明确,司乘之间理解相差很大,经常出现矛盾。有的城市甚至还把顺风车当作非法运营的网约车进行查处,这也制约了顺风车的发展。而顺风车平台其实也很困惑,因为交通部门规定顺风车是车主和乘客之间的合乘行为,费用采取分摊制,只分摊必要的交通收费和油费。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再加上车型、车况不同,耗油也有差异。甚至是司机的驾驶习惯不同,也会造成车辆耗油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分摊费用到底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执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顺风车行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顺风车“司乘”双方均受益7月24日,在嘀嗒出行组建的媒体微信调查群里,一位记者称自己的顺风车收入超过了2000元。而据记者了解,很多上班族尤其是路程较远的,经常接送顺风车乘客,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收入。“我每天就接两单,上下班各一单,而且每次只捎一组乘客,绝对是正规的顺风车之旅。”家住济南西站附近,每天要到济南高新区上班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我是滴滴出行的老,现在了好几个平台,就为了保证每次都能捎上人。我一个人上下班,开着一辆车说起来真有些浪费。通过顺风车业务,我一天差不多能收入五六十元,一个月下来有1000多元。”刘先生认为,济南这几年发展很快,吸引了很多大型企业落户,给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可随着城市的扩大,许多人上班的路程其实是非常远的,有的甚至单程要奔波四五十公里。尤其是早晚高峰时,公共交通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不少人不得不提前出门,自己开车上下班,而且大都是一个人在车上,确实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有了顺风车业务,上下班顺便捎上一个,大家在途中也有了谈话的对象,无形之中增加了乐趣。车主获得一点油钱补贴,乘客少花钱还能享受车接车送的便利,双方都从中受了益。

  现在有三四位经常搭他车上下班的乘客,双方熟悉到直接电话约车,非常方便。家住八一立交桥附近,要去解放东路上班的王女士是坐顺风车的常客。后来,她找到附近单位的一位开车的大姐,两人天天拼车上下班。“一开始也按顺风车标准给钱,后来熟悉了,每月固定一个数字,大家也都不是太计较。这样比起坐出租车或者网约车,能节省一多半的费用。而且,我们的工作性质差不多,双方还可以交流一下业务心得,互相帮助一下。”王女士说,“对固定上班族来说,顺风车确实是一个省钱省时的好业务,给双方都带来了便利。现在我一个月给合乘车主大姐400元,其实真不多。”顺风车需要各方呵护顺风车业务因为真正解决了市场的痛点,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认同。尤其是滴滴顺风车离开市场的日子,让很多人感觉到了不便,大家逐渐认识到顺风车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在不增加社会资源投放的情况下,能有效匹配运力,帮助乘客到达目的地,还给车主增加了油钱补贴,可谓实现了多赢。在此期间,嘀嗒出行、哈啰出行等顺风车平台也陆续推出和发展,但总量与滴滴出行相比显然还有差距。

  目前,市场上有关滴滴顺风车回归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此,业内有关人士认为,顺风车业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社会各方应该认真呵护,让其发展得更顺利一些。记者注意到,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顺风车车主或者平台被罚款的情况。上个月,郑州市就有一名顺风车车主在送乘客时,被交通部门执法人员当场逮住,处以5000元的罚款。交通部门的解释是“对顺风车的管理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8号)》文件进行的,”对于符合这一要求的顺风车是持鼓励态度的,打击的是以顺风车名义进行非法营运的现象。

  他们同时也承认,目前郑州市没有出台顺风车管理细则。这就让乘客和车主都摸不清头脑:“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是?”没有明确的细则,想不违规都不知该如何操作。除了细则不明,乘客的“上帝思维”也是影响顺风车发展的重要原因。有的乘客要求接送进小区,甚至要一直开到楼前。有时目的地离马路边也就百十米,也一定要司机拐过去。同时,有的乘客以“大爷”自居,对乘车环境、司机驾驶技术和行驶路线等都有要求。对这些行为,很多顺风车车主非常反感。

  一位姓李的顺风车车主告诉记者:“我是上班族,对交通情况并不熟悉。乘客总以专车司机的标准要求我,这确实很难达到。如果大家都能明白这是合乘行为,双方是互助关系,也许顺风车之旅就会和谐很多。”

网约车问题请联系微信:CCSK1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图片